安然
  引語
  大媽,百度百科釋義:1、伯父的妻子;2、對年長婦女的尊稱。互動百科釋義:特指東森房屋金價大跌期間瘋狂搶購黃金的一群中國散戶。
  大媽們曾系統家具經單挑華爾街,引發了國際輿論場的熱議,傳說一度扭轉過黃金市場的走勢。影響之大,連“比特幣”這個與大媽形象格格不入的新生事物也拉來了這桿大旗作自己的虎皮,用以顯示“價格暴漲是有原由的”。這個頗有點喜劇色彩的詞彙甚至有望以“dama”的拼寫形式進入牛津詞典。
  但是從山西挖眼案開始,陸續從上海松江、河南通許走出的“大媽”們,將這個詞的外延又一次擴大了。如果有一天“dama”真的會寫進外國巴里島詞典,釋義中應該還要加上這樣的描述:亦指某些危險的、心態扭曲的、對親屬家的幼子具有強烈致命性的中青年女性。
  曾經在網絡上力挺張會英的網友“沅湘過客”刪除網站優化了自己的帖子,他對記者說:“我現在不懷疑了,她就是凶手。”
  今年8月24日傍晚,山西汾西縣男童斌斌在和小伙伴們玩耍時被一名女子帶走,不久雙眼被挖掉,凶手逃脫。媒體很快披露了案件,隨後的幾天里,又不斷爆出各種細節。凶手的衣著、口音、去向相繼有了說法,但官方始終三緘其口,對所有情況不予證實,也不予證偽。幾天后,斌斌的大媽張會英跳井自殺,當地警方不久之後發佈消息,認定張會英為挖眼凶手。結論一齣,迅速引發了大批網友的質疑:“警察抗癌食物是不是破不了案,拿死人頂罪啊?”
  “沅湘過客”那時正是質疑大軍中的一員。他說:“如果真的是‘大媽’下手,為什麼不乾脆把孩子殺了滅口,難道她不知道孩子認識她,只要醒過來就會指證她嗎?”儘管幾周之後輿論風波慢慢平息,他內心的疑問始終揮之不去。
  11月24日,上海松江發生了“大媽”雷某某將4個月大的侄子殺死後藏於洗衣機的案子;12月中旬,《南方周末》又重磅披露了河南通許縣“伯母蔡吉井毒殺侄子,並被懷疑10年間前後毒死了4個”的血案,它們在某種意義上成了山西警方的“背書”。至此,“大媽挖眼”的事件本身已經無人繼續質疑。張會英也和雷某某、蔡吉井一起,成為了中國最知名的三個“大媽”。
  “沅湘過客”說,以前覺得,如果真是張會英作案,那她太奇葩了,連後路都不考慮。現在發現,被仇恨和嫉妒矇住眼睛、亂了心智、不考慮後路的“大媽”遠不止她一個。“可能這是她們的共性吧?”
  大媽危險!
  事出有因
  大媽,這個在無數人童年印象中,見了面經常猛誇自己乖的女人、在背地裡經常會被媽媽嘮叨抱怨的女人、長大後動輒來關心自己收入和婚姻的女人,如今為什麼會以一副猙獰的形象走進聚光燈下?
  “沒有血緣關係,是親人,也是外人。” 社會心理學專家、欣榮恆運心理咨詢公司咨詢師胡海波說:“我們把父母+兩個以上已婚子女共同組成的家庭稱作聯合家庭。在聯合家庭里,矛盾家家有,但是到了殺人傷人的地步,是眾多因素全都碰到了一起,每一個因素,單獨來看,發生的幾率都很高,但是湊到一起並不容易,把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更不容易。也幸好如此,否則遍地殺人大媽、傷人二嬸,真是國無寧日。”
  胡海波認為,只要不是獨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間從幼年時期就會很自然地存在競爭關係。“很多兄弟之間的矛盾是到了老人去世,分遺產的時候才圖窮匕見的,但其實他們的競爭從懂事時就已經開始了。誰能多讓父母抱抱,誰多得一塊糖,都是競爭。”
  假如成年之後,兄弟姐妹之間比較獨立,有的出國,有的搬家到其他城市,各自形成了小家庭,相互很少有利益糾葛,那麼無論是幼年、童年時期的競爭,還是偶爾出現的矛盾,都不會給當下的生活造成多大影響;如果是在一個屋檐下共同生活,但是父母從童年時代就給家庭中營造了平等、公正、充滿愛心又賞罰分明的環境,家庭總體經濟條件不至於太拮据,那更是沒有問題。最怕的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甚至在成年之後,明顯偏愛、溺愛其中一個,家庭中無原則、無規矩,有意無意地忽視另一個或另外幾個,這就種下了矛盾的種子。
  即使不考慮重男輕女的因素,都是男孩或都是女孩,偏向也在所難免。胡海波說,假設一個家庭中是兩個孩子,老大長到兩三歲的時候,老二出生,這時候,老大已經開始有競爭意識了。他幼小的心理會認為,父母每天抱著弟弟,弟弟一哭他們就跑過去,他分走了爸媽對我的愛,爸媽不像以前那麼在乎我。此時,孩子會很正常地表現出失落感,還會思考如何去“打壓”弟弟。
  “父母在感情上的傾嚮往往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沒有規律可循,也不一定是有意的,只是一種自然情緒的流露。《春秋》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鄭伯的母親偏愛小兒子,多年之後釀成諸侯國里一場內戰,原因是鄭伯出生時難產,這能有什麼道理可講嗎?”胡海波分析說,孩子在幼年時期遭遇父母並不經意的偏向,成長過程中又發現“偏向”一直持續,這是日後“兄弟鬩於牆”的初始原因,直接責任人是父母。
  如今的“聯合家庭”規模都不算大。在河南通許縣的慘案中,“大媽”蔡吉井只是和受害的弟弟弟媳住在斜對門,平時並無來往。為什麼古時幾十人上百人的大家族都能良好運轉,而當下小規模的“聯合家庭”,準“聯合家庭”卻出現了這麼多問題?
  胡海波說,中國傳統上講究“尊卑有序、長幼有別”,而且族規嚴峻。即使家庭內部存在矛盾,只要權威的長輩在世,矛盾基本都能被壓制住,嚴酷的外部生存環境也會使家族內部產生榮譽感、向心力。在大家族當中,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統,“得道”者,或當了大官,或發了大財,都必須對整個家族承擔更多的義務。
  但是隨著社會進步,生產方式的巨變,大家族逐漸解體,人和人之間強調平等,即使在落後的農村,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倫理也逐步消失。但是,現代家庭道德卻沒有及時建立,很多為人父母者,沒有能力在家庭內部建立起良好的秩序,道德感、責任感低下。通俗地講,就是“不會當爹媽”。“在這種環境之下,因為父母對某個孩子的忽視而種下的嫉妒的種子、恨的種子,開始發芽了。”
  大媽出場!
  仇恨生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說,在權威型家庭,孩子從小就會在暴力環境下熏陶,長大以後,自己就會成長為暴力鏈條上的一份子。
  雖然“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很多,但大多數的家庭環境相對正常,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即使小的時候對其他兄弟姐妹產生過嫉妒心,但在成長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都能調整好自己。但是如果是生活在一個“權威型家庭”當中,或是因為一些個體差異,仍然會有一些人永遠無法排解掉童年時期就已經產生的陰影,即使在結婚之後,也會怨氣難平。可以設想,當一個丈夫或妻子每天將“我小時候受了多少委屈”、“我工作後工資上繳,給家裡做了多少貢獻”、“從小爸媽就把零食都留給哥哥弟弟”之類的話在配偶耳旁念叨,對配偶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最關鍵的人物仍然是“大媽”。胡海波說,如果“大媽”本人心胸豁達,有可能會在最後關頭輓救這個家庭。她會規勸丈夫從幼年時期的陰影中走出來。可是,一旦她本人也是個偏激的人,或者自己也在同樣的環境中長大,甚至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本來就承受著被忽視、被放棄的痛苦,平時沒事還會覺得受了欺負,“彩禮得的少,家務活幹得多,公婆替其他兄弟姐妹帶孩子就是不替我帶”,又長時間被丈夫傳染的悲情憤怒情緒所籠罩,終有一天會突破忍耐的限度。
  此時此刻,仇恨的小幼苗,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大媽瘋狂!
  媒介幫忙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只有殘害孩子,才能給對方的家庭造成更大的傷害。”胡海波補充說,殘害孩子的人,內心其實很脆弱,可以說沒什麼和成年人正常打交道的能力。大家族之下小家庭之間的矛盾,孩子更容易成為導火索。“這很容易解釋,‘你家有了孩子,歡樂更多了,我就更堵心了’。而且最簡單的一個原因,孩子更好下手。”
  如今,無論情感類電視節目還是網絡論壇,婆媳關係、妯娌矛盾、遺產糾紛的內容比比皆是。談話類電視節目里充斥著大批演員,唯恐語不驚人。論壇里大批寫手為了招攬人氣,用生花的妙筆攢出聳人聽聞的故事。在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看來,這些內容也是在給本就心理陰暗的人以強烈的暗示:別人已經這麼做了,我做的也就合理了。
  周孝正教授說:“演員張國榮跳樓之後,好多自殺的人都選擇跳樓。有人在小學幼兒園門口砍孩子,媒體報道了,就有人跟著學。這些跟著學的人原本就是易感人群,精神、性格上存在問題,但是對他們又沒有系統的早期篩查,更沒有來自政府的救治和幫助,所以只要出了什麼引發重大關註的事,總是很快就有人效仿。”
  周孝正認為,對於這樣的案例,不應該讓它“過去就過去了”。負責犯罪干預、犯罪預防方面的機構,應該拿這些案例作為最鮮活的教材,重點研究這些家庭內部犯罪的成因、跡象,從中尋求預防的辦法。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提出,一般的犯罪預防手段在應對家庭內部矛盾引發的案件時基本沒用。矛盾的長期性、隱蔽性,發案的突然性,都決定了它並非可防性案件。比較可行的是,公民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要給自己留點餘地,給周圍親戚、鄰居留一點餘地,遇到利益的時候,不要每次都拼命爭搶,更不能把事情做絕。
(編輯:SN0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vdpjtnx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