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唯一的“歐盟項目商務中心創新中心”
  □抗癌食物本報記者 張嵐
  7月22日,成都高新區拉德方斯大廈寫字樓西樓6樓,歐盟項目創新中心(成都)會議室里,剛參加完英國範堡羅航展的代伊伶回到成都就忙得不亦樂乎。一個月住商不動產前,為期10天的成都高新區科技企業“歐洲行”活動才結束;兩個多月後,第9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歐洽會),又將在成都舉行。
  代伊伶是歐盟項目創新中心總裁,掌舵歐盟在中國唯一一個項目創新中心買屋。其滿滿行程背後,是成都高新區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越來越快的步伐。
  “無中生有”租房子的節奏
  “效果很意外。”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德華,在6月的“歐洲行”中一次性與10家企業進行了對接,收穫頗豐。
  身為國內A股市場唯一一家以航空維修為主業,併在研發領域取得核心技術的公司,海特高新早就走出去看過“外面的世界”,並已經開始佈局海外。2013年,海特集團經核准投資9528.8萬美元併購新加坡航空安全培訓公司全部股權,並增資建設亞太飛機模擬機培訓基地,成為近十年來中國在新加坡最大的投資項目。“四川的中小企業在海外認知度還不高,如果以單個企業自身的力量,去點對點地尋求合作,效率是比較低的。”對於鄭德華的“意外”,代伊伶完全理解。她的團隊已經為此努力了8年。
  2006年,歐盟項目創新中心(成都)在成都高新區成立。2012年9月,科技部將其認定為首批10家技術轉移類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之一。
  作為中國唯一的“歐盟項目創新中心”,也就意味著,在開展中歐科技、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的專業化、市場化服務方面,沒有太多先例可循。依托歐盟28個國家450個行業機構、產業集群、科研機構等及130萬外方企業數據庫,進行項目對接,“幾乎所有的工作內容和節奏,都是‘無中生有’。”代伊伶說,中歐的政府部門各有一套體系,企業也是各有一套體系,每一次排列組合,都需要在語言、文化、政策、產業佈局的差異之間不停切換,還沒開始合作,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開花結果”的壓力
  據瞭解,在集體赴外對接項目的過程中,曾有企業想中途“開溜”,單獨行動。代伊伶相勸:歐洲人非常看重誠信,連一次洽談都毀約的話,以後合作會更困難。
  即使經歷了一輪一輪的談判,也才只是走出第一步。接下來,在“開花結果”的巨大壓力下,實際操作中如何“接地氣”,讓國外的項目、資金、人才可以落地,則進一步考驗著代伊伶的團隊。一個項目推動了幾年才成,或者沒成,都是常態。
  隨著與歐盟體制的專業化對接,以及中國西部產業力量的崛起,歐盟項目創新中心(成都),已經建立起一支多語種、國際化、擁有在歐盟成員國工作經歷的專業服務隊伍,能夠提供技術評估、知識產權與政策咨詢、歐盟招標項目等技術中介服務,以及市場調研、國際併購、投融資服務等金融與商業咨詢服務。
  由中心牽頭執行的八屆歐洽會,累計吸引1572家歐洲企業和3255家中外企業參會,進行了2萬多場次配對洽談,簽約及達成意向性合作協議1235項;成都市通過歐洽會等對歐活動促成了“倫敦直航”、“法蘭克福直航”、“蓉歐快鐵”開行,以及中—丹能源與環保研發中心、中捷通用航空產業集群合作等項目;引進歐洲直升機公司、芬蘭疊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45家歐洲機構和企業落戶高新區。中心還促成奧泰醫療、硅寶科技、新力光源等中方科技型企業與歐方簽署聯合開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投資等合作項目40餘個,涉及金額5億元,預計帶動產業效益20億元。
  為了進一步減少合作風險和時間成本,中心已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設立歐洲辦事處。
  (原標題:設在寫字樓里的開放窗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vdpjtnx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